- TOP
- NEWS
- NEWS PAGE
2025-07-24
【社員採訪】
從「不確定自己行不行」到「原來我可以」
- INTERVIEW
受訪者:
Una IMD部顧問 2023年應屆入社(左)
Benson IMD部顧問 2023年應屆入社(右)
在亞星通(以下簡稱STA)大大小小的專案中,有顧問、企劃、媒體等不同職種參與其中,而顧問站在第一線與客戶接洽,帶領由不同職種組成的跨部門團隊,將品牌開拓市場的長期目標落實在每個階段的KPI。這次我們訪談兩位在11期上半期(2024.7-12月期)總會獲得Best業務獎及成長獎的夥伴──Benson和Una,聊聊各自在廣告行銷業擔任顧問的成長史。
―首先想請兩位自我介紹一下,包括目前的工作內容、負責的市場、特點,以及能讓你感受到成就感的地方是什麼?
Una:
我原本是負責客戶產品在新加坡跟港澳市場的銷售,今年變更成台灣市場,負責的客戶也有更動。我覺得比較不同的是法規層面,海外市場沒有藥事法,在行銷策劃上相對自由彈性,但台灣有藥事法,所以會花些時間學習適應。
在討論製作物和媒體運用的方向性時,如果自己跟企劃、媒體有想法一致的地方、測試出來的結果也正確的話,我覺得蠻有成就感的。當初在面試時,Fan(顧問經理)曾說過顧問是船長的角色(掌舵者),如果顧問方向錯、就會翻船(笑)。 進公司一年半多以來,對這句話真的體驗深刻。
Benson:
我都是負責同一客戶在台灣市場的開拓、提高銷售。最近有個較特別的地方是以前只注重轉單成效,最近客戶願意在媒體運用上嘗試「導流」,也就是訴求品牌曝光,著重於讓消費者對品牌加深印象。因為現在購買渠道變多,猶豫期變長,可能要看到品牌好多次才願意購買。
近期成就感的話,以導流為例,雖然主要去跟客戶溝通的是另一位夥伴Eason,但我會跟他事前討論可以如何跟客戶提案、哪些地方加強說明。那後來客戶點頭答應時,因為自己有參與推動提案的過程,我就覺得還蠻有成就感的。
―還記得當初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加入這家公司嗎?學生時代有沒有什麼你特別重視的想法或價值觀?
Benson:
我在日本念研究所,會希望工作上繼續使用日語,以及我很喜歡數字分析,所以在比較不同職缺時亞星通的工作內容吸引到我。價值觀的話,我喜歡吸收新知,所以大學時還蠻常聽演講的,喜歡去瞭解不同領域的人的視野。
Una:
我從學生時期就很在乎自由,習慣自己把事情規劃好、做好,不喜歡一天到晚被管著(笑)。當然,不懂的地方我會主動去問。
會想加入亞星通其實也跟這一點有關,我很在意自由度,也很天馬行空,希望自己的點子可以落實。加上有去日本交換一年,想繼續使用日語、大學所學跟行銷也有相關。當時有跟其他廣代商比較過,透過面試、Youtube影片的了解,覺得亞星通的環境會更適合我。
―當初為什麼會選擇新鮮人時期就從事顧問(業務)職?回頭看,你覺得自己當時「為什麼想做這份工作」?
Benson:
其實我當初不覺得自己個性適合業務性質的工作,但又想挑戰「可能不適合」的工作,想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所以決定試試看。而且如果照原本所學去求職,我大概已經能想像未來的樣子,所以更想挑戰看看自己「不那麼擅長」的領域,拓展不同的可能性。
Una:
業務對我來說其實是很「Leader」的角色,大學時期曾喜歡擔任Leader,但後來因為一些經驗變得很排斥這個角色,所以起初並沒有特別想當業務。不過當我更深入反思那些經驗時,發現自己其實很享受擔任Leader的過程,只是結果不如預期,帶來一些創傷和挫折。若能把那段創傷當作一根刺拔掉,事實上我當時是很開心的。漸漸地,我認為那只是一次失敗經驗,不代表未來也會做不好,於是決定再給自己嘗試的機會,不能被挫折打敗!(握拳)
―入社後最辛苦的一刻是什麼時候?當時是如何面對、又是怎麼克服的呢?
Benson、Una:
好多時候。(大笑)
Una:
因為我剛接台灣市場沒多久,所以目前想到的是之前負責海外市場時,不只負責網路廣告,還要身兼通路行銷,最大的挑戰是同時兼顧線上和實體店鋪的業績。線上線下本就常存在競爭關係,這也讓與通路廠商的溝通成本變得很高。但品牌方最大的期望是兩者能合作,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
所以我就設法提出一個整合線上線下的方案──在新春檔期期間,購買網路指定優惠即可獲得線下新開幕店鋪的特別體驗券,後來在線上線下都取得不錯成效。而且當時提案還在進行中的階段時,我就已經請企劃團隊同步開始製作。因為這個提案對任一方都能受益、沒有衝突,所以我當時蠻有信心它會被通過。
Benson:
想分享兩個,一次是剛入社時還很懵懂無知,常發生問題。每個案件都是團隊合作,所以很難判斷問題根源在哪裡,加上顧問是統籌角色,所以容易站上砲火第一線。(笑)當時覺得要怎麼在上層和Member之間去協調溝通挺困難的。但我後來選擇專注於跟團隊討論如何避免問題再次發生,不去在意是否被視為責任歸屬。
另一次是在去年,一位前輩離職後,我接手兩個最大客戶的產品,幾乎每天都被事情追著跑。促銷活動、預算規劃、導流等工作全都要自己處理,有些事情甚至還有延遲,當時真的蠻辛苦的。後來幾經考量,公司調整為由我和Eason各自分擔這兩個產品。那段日子因為過著過著就過去了,其實也沒什麼餘裕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已經克服(笑)。但現在回頭看,我覺得那段經歷讓我在面對某些決策時,可以更快地下判斷。
―想請你們分享明顯感受到「自己成長了」的時刻。哪些工作或經歷,你認為對現在的自己影響很大?
Una:
把海外市場的內容交接給下一位接手的人這件事讓我覺得自己有成長,而且是交接給一個沒碰過網路廣告的人。我必須內化後再Output,很考驗我的說明方式是否讓他理解。以前上長Hanni常常聽不太懂我在說什麼,但現在我已經能夠把手上的工作內容講得讓人明白。
而且我覺得不能只是把做法教給接手的人就好,畢竟市場一直在變動。所以也相當考驗說明方式,要讓對方清楚了解過去曾經做過哪些方法,並知道這些僅供參考,鼓勵對方能在此基礎上繼續延伸思考和發展。
Benson:
應該會是去年接兩個最大客戶產品的時候吧,我沒想過可以撐下去。後來撐過約5個多月的日子,好像發現自己的極限可以擴張到什麼程度。而且以前可能是前輩說什麼我就照做,但現在是夥伴來詢問時,自己也可以給出一些看法。
―在 STA 團隊中學到的事,或讓你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或事件有哪些?如果有來自前輩、上司或同事的一段對話讓你印象深刻,也歡迎分享。
Una:
Fan是我以前的上長,她在我面試時「掌舵者」那句話真的印象深刻。另一個則是以前剛接手海外市場時,我還沒有幾十萬金額的提案經驗,是現任上長Hanni讓我知道,顧問必須以客戶的角度去思考為什麼要做、客戶在乎什麼。只要抓住客戶的需求,提案就更能精準命中、順利通過。
Benson:
我當時的面試官,也就是現在的上長Noshin,面試時對我說過:「不會有一間公司是百分之百讓人滿意的,如果有百分之五十以上讓你感到滿意,就可以嘗試看看。」因為很難有完美無缺的公司,所以那句話到現在都讓我印象很深刻。
―最近在團隊或個人層面,有什麼「挑戰中的事」嗎?無論是正在試錯的嘗試,還是主動迎戰的難題,都可以談談看。
Benson:
最近有思考一些以前沒嘗試過的提案方式,也有實際提供幾個給客戶,像是「先享後付」。不過實際執行後,發現比預期花費更多工時。
另一個是針對新客的網路outbound提案,去年就曾討論過,最近合作廠商再次提起,接下來會開始執行。由於是初次嘗試,過程中遇到不少狀況,例如名單中有高比例可能是舊客,那是不是應該提供我們的既有名單讓他們篩除?或者廠商成本結構出現落差等,跟客戶的溝通協調也來回好多次。其實真的花費蠻多時間,但有些事情就是要實際做過才知道哪裡會出問題,也可以作為往後思考提案時的參考資訊。
Una:
我加入現在的案件團隊大約快三個月,客戶不同、對方注重的地方也不一樣了。現在的對應窗口非常注重細節,我目前的目標就是提升溝通效率,比如透過一兩封信就能快速讓對方明白我想表達的重點是什麼。
―未來想成為怎樣的自己?請談談你的理想樣貌,或是你想成為的職場人形象。
Benson:
目前並沒有特別明確的理想樣貌,不過我覺得如果能從Eason那邊結合一些特質,或許能讓自己變得更全面一些。我們兩個在性格和工作方式上蠻極端的,對比鮮明。
Una:
你們真的好極端。
Benson:
哈哈我太在意細節,傾向所有東西都確認完整後才會提交,有時也會過度思考或擔憂。但確實如Eason所說,有些地方其實沒必要這麼緊抓細節,我覺得自己如果某部分可以效仿Eason會是種正向的改變。
Una:
嗚這題好難喔。我覺得我會想從身邊同仁、管理職學習他們的特點。像是Fan對人的理解很敏銳,會針對你不懂的地方提供有邏輯的說明,但不會直接給答案,她會給釣魚竿。Hanni會在我找到釣魚竿之後提供數個具體方向,然後也希望自己有Noshin的邏輯分析力,我就更能判斷那數個方向中每條的勝率分別是多少(笑)。
―最後,請給即將開始求職的學弟妹,或是後輩同仁一點建議或鼓勵的話。
Benson:
我覺得Noshin那句話真的蠻受用的,「如果你覺得這間公司有百分之五十以上滿意的部分,就可以嘗試看看。」公司是由人組成的,所以不會有完美的公司。
另外一個是粘る(韌性),因為提案常會被客戶打槍。像是我有次真的很想推一個提案,就反覆向客戶說明為什麼這個案子值得做,最後對方才終於同意嘗試。或者,有時即使知道這個提案被回絕的機率很高,我還是會提出,因為我覺得某些觀念或影響是有必要讓客戶理解的。就算最後不做,至少客戶有這層認知,我覺得也是有價值的。
Una:
把自己定位在「實踐者」的角色。在亞星通是真的可以把自己的點子落實執行,我覺得可以期待把Idea做完,但對結果不要太執著,因為成功的結果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時這些點子以往都沒人做過,能夠把它執行出來本身就非常值得鼓勵。我更傾向重視過程,是否盡力做好每一步。
以及,我合作密切的管理職都非常好溝通,也不會過度侷限我的想法或提案方向。如果有不適合的點子,他們會清楚說明原因,我覺得這樣的互動方式很棒,也讓我學到很多。
ー謝謝兩位寶貴的時間,會繼續期待你們未來的發揮!
<聯繫資訊>
公司名稱:亞星通股份有限公司(STAR TO ASIA CO.,LTD)
地點 :台北市松山區八德路3段36號13樓
URL:http://www.startoasia.com/index.php